人民网昆明7月3日电(李发兴)曾经坐落在悬崖上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大石坪村,祖祖辈辈生活在“石板房”中,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从“石板房”到“电梯房”的跨越。
针对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”的难题,曲靖市按照“山上问题山下解,山下问题城镇解”的思路,规划建设了509个集中安置点,完成了曲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行动,推动了近20万群众“大迁徙”。 搬得出,如何才能稳得住?曲靖市坚持“挪穷窝”与“换穷业”并举,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脱贫摘帽的最大支撑。 在全省率先推广集中安置点“扶贫工厂”模式,建成扶贫工厂76个。 市级财政每年预算1亿元资金激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增收,推动3959个新型经营主体与万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,带动了农业生产从“一家一户”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模式向“扶贫公司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产业共同体转变。 “目前,集中安置点已实现户均人就业,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,但少数贫困群众就业仍然不稳定。
”曲靖市市长李石松表示,曲靖市将聚焦易地扶贫搬迁,坚决跑好“下半场”,全面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和“一户一策”精准服务,确保每个安置点至少有1项主导产业、建成1个扶贫车间,搬迁户至少加入1个经济合作组织、有1份稳定的权益收益,有培训意愿和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接受1次技能培训并掌握1项职业技能,有劳动力但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家庭至少有1个公益性岗位覆盖,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,全力实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,逐步能致富”目标。
(责编:木胜玉、朱红霞)。